2025-07-03 南方娱乐网
2025年6月28日,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灯火辉煌。应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节官方之邀,闽江学院青年教师、青年中提琴演奏家张铠麟博士,在这座承载百年音乐荣光的殿堂,奏响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中提琴协奏曲。这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它纪念了柴可夫斯基诞辰185周年的崇高致敬之情。本次音乐会由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协会主办,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军事交响乐团联袂呈现,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谢尔盖·杜雷金执棒乐团。当张铠麟的琴弓与弦线相遇,东方哲思与斯拉夫浪漫在穹顶下交织成诗,为中俄音乐外交写下动人篇章。
国际顶级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2025年,为纪念柴可夫斯基诞辰185周年之际,俄罗斯以音乐为纽带,邀请全球艺术家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张铠麟的受邀,不仅因其作为俄罗斯第九届尤里·巴什梅特国际中提琴比赛获奖者的专业高度,更因其兼具学者与演奏家的双重身份——这位闽江学院青年教师、音乐学博士、中提琴演奏博士,他以东方哲思诠释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深沉。
当乐团总监谢尔盖·杜雷金挥动指挥棒,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军事交响乐团奏响第一个音符,音乐厅内瞬间凝结成一片肃穆。张铠麟的中提琴声如泣如诉,作品中,既流淌着斯拉夫民族的血脉,又折射出东方审美中“留白”与“克制”的哲学。作曲家本人,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俄罗斯联邦作曲家协会主席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本人给予张铠麟高度的评价:“你的演奏让我听到了俄罗斯灵魂与东方智慧的共鸣,这是音乐最纯粹的语言。”
学术与艺术的跨文化对话
这场音乐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传统舞台的边界,成为一次学术与艺术交融的文明对话。张铠麟以琴弓为笔,用中提琴的醇厚音色向俄罗斯观众娓娓道来:东方美学中的含蓄与克制,如何与斯拉夫音乐的炽热与深沉产生共鸣。当最后一个音符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的余韵中消散,观众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不仅献给精湛的演奏,更献给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互鉴。
中俄音乐交流的桥梁
张铠麟,青年中提琴演奏家、音乐学博士、中提琴演奏博士。2023年起以福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入职于闽江学院从事演奏教学与科研工作,俄罗斯国立音乐师范学院终身名誉教授。俄罗斯第九届尤里·巴什梅特中提琴国际比赛获奖者(该赛事是公认的在中提琴演奏领域影响力最大、难度最高的国际赛事,历史上仅有两位中国中提琴演奏家进入决赛并获奖。)曾与俄罗斯国立柴可夫斯基国家交响乐团、莫斯科独奏家室内乐团、新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圣彼得堡国立交响乐团等众多国际知名乐团合作,演奏足迹遍布全欧洲。并多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担任专业评委。
张铠麟的此次演出,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他长期致力于推动中俄音乐教育合作,并多次与俄罗斯顶尖乐团合作演出。此次音乐会的成功,进一步彰显了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紧密联系。
这种情感共鸣迅速转化为更广泛的国际传播。人民音乐出版社将于今年发行本场音乐会的现场录音,收录于张铠麟创作的《弦上的浪漫——中提琴经典作品集》。
高校作为文化外交的新主体
张铠麟的成功,折射出中国高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新角色。作为福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学者,他入职闽江学院后,推动建立了“音乐与跨文化研究”创新团队,与俄罗斯国立音乐师范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此次莫斯科之行,他不仅代表个人,更以中国高校教师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在艺术领域的开放姿态与学术自信。
音乐,让世界听见彼此
张铠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音乐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奏,让更多人感受到中提琴的魅力,也让世界听到中国青年演奏者的声音。”当今国际形势下,文化艺术交流的意义愈发凸显。张铠麟此次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节的成功演出,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正如现场观众感叹:“张铠麟的音乐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展现了中国艺术家对世界经典音乐的深刻理解,也为中俄文化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柴可夫斯基诞辰185周年的纪念,更是中俄两国以音乐为媒介,向世界传递和平理念的生动实践。而张铠麟博士与他的中提琴,正成为这条文明互鉴之路上,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