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南方娱乐网
结婚2个月,马筱梅就从“汪太太”切换成“女企业家”,这节奏没毛病——热度在身,话题在前,干嘛不顺势搞点副业变现?她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这次,她真翻车了。
说实话,马筱梅的这波带货事故,不是翻在卖假货上,而是翻在“话说太满”和“品牌踩雷”上。
她开播的时候可是发誓:每样产品自己都试过,品控很严格,绝不碰三无产品。人话说得漂亮,姿态也挺真诚。但翻车往往不是因为你没说好听话,而是现实啪啪啪地打脸。
开局就是一件“高价低质”的衣服。
一开始大家只是吐槽:“衣服穿两次就起球”“线头乱飞”“明明是几百块的价位,质感像地摊货”。这些评论在电商平台下铺天盖地。
你说做品牌选品的人看不到这些评论吗?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是看到了也不当回事,反正带一单赚一单,退货有客服扛着。但观众不傻,尤其你才刚起步,什么都靠“信任”撑着,就别拿这点小聪明糊弄人。
结果第一波衣服风波还没过去,第二波雷就跟着来了。
她带的某脱毛仪品牌,被扒出早就因“低俗广告”被官方罚过——罚了30万,原因四个字:违背公序良俗。
讲真,现在脱毛仪行业竞争内卷到什么地步,大家都清楚,但能低俗到被官方点名,还被一个刚刚创业的新人主播选中带货,这眼光是真的离谱。
网友这时候已经不是质疑了,是开骂:“你不是说品控很严格?怎么这些牌子一查一个准?”
接下来更精彩——马筱梅带的某化妆品品牌,也被扒了黑历史,消费者早就反馈过这个品牌“有假货”“客服装死”,2024年还因虚假宣传被罚过。
这可不是“虚惊一场”的八卦新闻,是实打实被官方认定的问题。你作为主播,尤其是刚起步的,还号称“亲自试用”,你就没查过这些背景?没看过这些处罚记录?
那时候马筱梅在直播间还在讲:“我每一件产品都认真选过。”网友忍不住留言:“你是选品,还是选处罚记录?”
这已经不是偶发事件了,是系统性塌方。
甚至还有一个她带的保健品牌,虽然目前没挨罚,但宣传手法上已经踩到监管红线——“擦边话术”“暗示效果”,都属于消费者最反感的那类操作。
所以,这不光是某一个品的问题,是马筱梅整个带货逻辑的问题。
她的逻辑很简单:我有热度、我有流量、我有人设,我说我认真选品了,你们就该买单。
可问题来了——你以为粉丝看的是你,实际上大家看的,是你“有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
你把这件事当成“利用婚后热度割一波韭菜”,观众自然也就不跟你好好说话了。
再说白点,这年头带货翻车的明星还少吗?
娄艺潇,曾经靠《爱情公寓》吃得风生水起,后面就干脆直播卖货。她也说过“我亲自试用了”“绝对靠谱”,但实际卖的是啥?造假口红、虚标银手链。
一次次翻车,一次次装没看见,最后变成“劣质带货典型代表”,简直是教科书级反面案例。
马筱梅这波看着没娄艺潇那么猛,但节奏上已经开始像了。如果她再不踩刹车,那就真没回头路了。
这时候就得说说董洁了。
很多人对董洁还停留在她那段争议婚姻和“白月光塌房”的标签上,但她是真正靠“带货口碑”翻了身的人。
她也带衣服,也卖护肤品,但区别在于——她不是嘴上说“我试用了”,是真的把选品当回事。
她带的一款连衣裙,工厂说没她试穿的那个版型,但有个类似的,价格还能更便宜。她一句话回过去:“不是我试穿的,就不带。”
这是“底线感”。
她不是靠情绪价值带货,而是靠产品本身的质量建立信任。你说观众傻?观众比谁都精明,他们在意的从来不是你有多努力说话,而是你背后到底有没有“真做事”。
所以,为什么董洁能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过气女星”,变成全平台前列的带货主播?靠的是信誉,是口碑,是她那句“我对得起每一个信任我的人”。
那马筱梅呢?
现在这点舆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她如果现在就开始死不认账、删差评、甩锅供应商,那离全网抵制也不远了。
因为观众不是冲动,是被你“骗了一次”之后,才会爆炸。
当然也得说一句公道话:马筱梅的起点确实不低,有资源、有热度、有团队。她也确实不像某些明星那样什么也不管就摆个样子。她一开始的态度,是认真的,是想做事的,这点不能否认。
但认真的人,不能输在“没花心思”。
你要带货,就得尊重这个职业,而不是拿它当热度顺带搞钱的工具。
现在给她还有机会,关键看她怎么回。
真要做,就拿出董洁那样的敬畏感来。
不要再口号式“我们很严格”,而是逐条回应争议产品,清退、道歉、换供应商、给出机制。
就像网友说的:“咱不是不能理解翻车,但最怕你态度躺平。”
所以这局怎么下,还在她自己手上。汪小菲那边能不能撑她一辈子不知道,但如果马筱梅真想立足,她得靠自己的那点信任资产去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