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南方娱乐网
沈腾离开《王牌》,并非由于任性耍脾气,而是因为他最终把「打工魂」提升成了「老板魂」。
此前他在节目中遭遇被泼墨水、被整蛊等情况,却依旧得强装开心;现今在《现在就出发》里他能够跷着腿当大爷,这种反差非常大,就好像换了一档节目一样。
我们女生追一部电视剧换男主角,都没有他换节目这般坚决。此乃成年人世界里的「爽文」场景。
先回想一下第八季的墨水惩罚那一幕。
沈腾被泼得满脸漆黑,镜头给到特写时,他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那不是节目效果,是真的不高兴。
要是我闺蜜遇上这种情况,估计当场就把卸妆水甩导演脸上了。
但沈腾只是抖了抖脑袋,接着继续搞笑。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喜剧演员也是有情绪的人,被捉弄也会觉得委屈,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把这份委屈转化成笑料罢了。
更厉害的,是生日整蛊的那个环节。
关晓彤被吓哭的那一期,沈腾负责递道具。
节目播出之后,弹幕都在骂他「冷血」。
可是谁能理解,他或许也是被剧本牢牢束缚住了呢?
就如同在公司搞团建时被迫当主持人,出了问题还得自己默默承受。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这种甩锅的活儿,表面上轻松愉快地接受下来,心里早已将领导狠狠地拉黑了好几回。
对比他在《现在就出发》的状态,完全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第一期里,他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让范丞丞去倒水,可丞丞还兴致勃勃地喊「腾哥喝茶」。
弹幕一直在快速刷屏:「这才是沈腾该有的待遇」。
谁能说不是呢?就好像跳槽到了新公司,老板变成了同事,那一瞬间,从乙方变成了甲方,就连周围的空气都好像变得自由了起来。
但别急着骂《王牌》节目组没人性啦,换个角度想一想,沈腾早期确实凭借这种「受虐式搞笑」而走红哦。
泼水啦、摔跤啦、扮丑啦,观众笑得越是大声,节目组就越觉得这种套路好用呢。
恶性循环久了,连沈腾自己都调侃说「观众就爱看我这张老脸被折腾」。
这并非节目单方面的问题呀,而是我们集体地将他架上了神坛呢。
有意思的是,贾玲离开之后,这种「折腾」的情况反而更加突出了。
过去两人一同搭档的时候,还能互相配合,彼此照应;现在只剩下沈腾一个人在舞台上,努力地支撑着。
就像闺蜜聚会上,最擅长调动气氛的那个人突然缺席了,剩下的人只能尽力维持场面。
到了第八季,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状态已经不如从前,即便设计了一些搞笑的桥段,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就像是我连续工作三天没有休息,却还得强打精神陪客户去唱歌一样。
现在他单扛《现在就出发》,反而找回了节奏。
节目里他敢直接怼导演,「这环节实在是太弱智」,换在《王牌》,早被剪成「沈腾耍大牌」。
可见话语权那可是中年人的医美,比玻尿酸管用多啦。
我们女生换工作,不也正是图这个嘛?与其在原地被PUA,倒不如跳槽,当自己的甲方。
不过别将「逃离」神化。
沈腾的「自由」是建立在《王牌》时期所积累的人气,以及背后资本的基础之上的。
就如同那些潇洒裸辞的人,要么他们的存款极为丰厚,要么他们的能力相当过硬。
普通人若未摸清自身底牌就去模仿,很容易从《王牌》跳到《凉牌》。
节目组即便再怎么糟糕,也曾是他的一个跳板,这一点是必须得予以承认的。
说到资本呀,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呢。在《现在就出发》这部作品里,沈腾常常会提及江苏卫视这个「大雅之堂」,听着好像是在开玩笑,可实际上却暗暗地把蓝台给比下去了。
那种感受呀,就跟我们换了工作之后,在朋友圈里委婉地调侃以前的公司一样,表面上仅仅是闹着玩,实际上每句话都能说到关键之处。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比起撕破脸,还不如直接把重点说出来呢。
但最让我感触深的,是他对贾玲的「一直惦记」。
有一期飞行嘉宾模仿贾玲的经典模样,沈腾盯了三秒,随后突然把头转过去,缓缓地揉了揉眼睛。
那时候我坚信喜剧演员并非没有感情,只是把分别巧妙地演变成了段子。
就好像闺蜜离职以后,新来的同事穿上她以前穿过的同一款衣服,你也会在那刹那间,觉得鼻子发酸。
所以沈腾的离开,本质是场「中年叛逆」。
年轻时用健康换机会,现在用机会换尊严。
我们20多岁女生看可能觉得遥远,但想想那些为了KPI熬夜把脸熬垮的姐姐们,何尝不是另一种「被泼墨」?只是她们的舞台没有镜头记录。
最后想说,《王牌》没了沈腾,节目确实像塌房的爱豆——滤镜碎了,但是说不定能倒逼其成长。
毕竟观众现在口味,刁了,光靠煽情和大牌的堆砌,救不了有八年历史的老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