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南方娱乐网
名人在外人面前光鲜亮丽,可是在无人为人知晓的背后,又遭受着多大的疾病带来的痛苦。
前段时间,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了一个人,他叫孔祥东,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
相比于郎朗,孔祥东的名气一点都不逊色,只是这么些年来,因为要治病,要与抑郁症做抵抗,所以低调很多。
但是孔祥东在国际乐坛的地位,曾被西方媒体称之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到两个,真正能激动人心的天才钢琴家”,还有“一代天之骄子”等赞誉。
可在采访中,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孔祥东,脆弱的,同时又是坚强的。
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在采访中谈抑郁经历,称一度想和世界说再见,曾频繁更换号码,拒绝和外界联系,是母亲和音乐救了自己。
最差的状态是想跳楼,想自尽,不想见人,不想说话,不想交往,断绝社交。
这样的过程当中,妈妈是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
他说:
我觉得我们今天看到这节目的朋友们,家里或身边有朋友像我孔阳东当年一样这种抑郁症的,一不要给他去讲大道理,这个时候任何言语是苍白的。
第二,尽可能把他带离家里,带离那个空间,只要他愿意走出家门,事情就不那么坏。
他还说:
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给大家作曲分享音乐,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为三千多人作了,当我觉得在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在疗愈别人的时候,最终被疗愈者是我自己,就是印证了一句话叫爱出爱返,福来福往。
孔祥东出生家里不算宽裕,父亲是普通知识分子,母亲林幼陵是中学代课老师,弟弟比他小几岁。
林幼陵年轻时自己学过钢琴,本想圆个艺术梦,可“文革”那阵风把一切吹散。
孔祥东5岁那年,母亲就开始教他指法——没钱买琴,就用硬纸板模拟键盘,让他边练边唱谱。
母亲有时还跟着哼,声音虽不专业,却满是温柔的坚持。
买第一架真钢琴,是全家的大事,1974年林幼陵四处借钱,凑了780块,那年头,这笔钱够一家人吃好几年。
她找到位阿姨,那人因儿子去新疆当兵急需用钱卖琴,但先“面试”了孔祥东。
小家伙弹了段简单曲子,阿姨一听,眼里亮了:“这孩子有灵气,就卖给他吧。”
钢琴运回家,挤在30平米的屋子里,一家三口只能睡阁楼。
债务压顶,林幼陵开始给人缝衣服补贴家用。
孔祥东每天练10小时,洗澡时还默背谱子。
母亲管得严,稍走神就用尺子抽——胳膊上、背上青一块紫一块。
老师张永清发现后,气得直掉泪:“再这样,我不教了!”
林幼陵当场哭了,从那以后收了手,可孔祥东明白,这严不是狠,是母亲用尽全力在筑他的路。
13岁那年父母离异了,家碎了,弟弟跟着父亲,孔祥东和母亲相依。
10岁的孔祥东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启蒙老师张永清夸他“手指像有魔力”。
三年后升附中,遇上人生导师范大雷,那位老师不光教技法,还带他钻进上海的音乐秘境。
一次范老师半夜骑车闯宿舍,把睡眼惺忪的孔祥东拎到黑灯瞎火的琴房,逼他一遍遍弹柴可夫斯基。
范老师还领他去盲人王培良家听黑胶唱片,那藏了1300张的珍藏,让他第一次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拉三”。
1985年17岁的他拿下文化部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成了媒体宠儿。
次年,代表中国出征莫斯科第八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范老师亲自陪同。
孔祥东铜奖到手,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西方媒体惊呼:“东方来了个天才!”
巅峰时孔祥东像风一样驰骋乐坛,1997年好莱坞碗型剧场万人场,他是首位中国钢琴家登台,演奏《黄河》震动全场。
2000年澳门回归庆典,他创作《爱你一万年》,刘德华演唱。
2008年北京奥运,他联手奥斯卡作曲家乔治奥·莫罗德尔,写出《Forever Friends》,孙楠、张惠妹、李玟齐唱。
拉萨布达拉宫大型音乐会,他首创“西藏梦”组曲,融合藏乐与钢琴,感动高原。
2004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奏,中国人第一次站上那舞台,影响力不止于此,他创办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遍布20城分校,办幼儿园、学院、比赛,培养上千琴童。
可荣耀背后,私生活像一首未完的悲曲。
1988年留学美国,他遇上柯蒂斯同学,一位拉小提琴的女孩。
两人背景相似,音乐是媒,1994年结婚,第二年女儿就出生了。
可巡演让孔祥东一年飞几十场,几个月不着家。妻子带娃兼教书,压力山大。
聚少离多,争吵渐起。2000年二人选择离婚。
女儿随妈在美国长大,如今30出头学医,在医院稳定工作。
父女联系不多,但不生疏,去年圣诞,女儿飞回上海,祖孙三代合影流出——外人惊叹他们长得像,从眉眼到气质,遗传得淋漓尽致。
孔祥东单身至今没再婚。
2008年40岁的他突然不对劲,奥运曲刚创完,事业如日中天,却像被抽空。
焦虑缠身,失眠暴食,体重飙到235斤。
镜子里的自己,胖得变形,眼睛空洞。
抑郁症像黑洞,吞没一切,窗帘永拉,饭从门缝塞,母亲敲门,他只从猫眼偷看。
偶尔轻生念头闪过,2012年的一场暴雨,他站上阳台,风呼啸,雨砸脸。
母亲冲上来,抱住他腿,哭喊:“儿子,你不能扔下妈!”
那泣血一呼,像琴弦崩断,扎醒他,原来妈妈都80岁了,还在为他熬药、做饭,偷偷混抑郁药进菜里。
从那天起孔祥东开始爬,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看诊,亲友探访,他不说话,只弹琴招待。
八年阴霾,像场长跑,他减重70斤,每天跑步、游泳、练琴6到11小时。
2023年10月复出首演,上海爱乐,“拉三”背谱奏毕,全场静默后雷鸣掌声。
如今57岁的孔祥东,和80岁的母亲林幼陵相依为命住在虹口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