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南方娱乐网
70岁的孙海平,没戴教练帽,只穿一件旧运动衫,身边围着几个年轻小伙子,正在反复调整跨栏的姿势。
这是他每天的常态,在田径场上,依然在培养着运动员栋梁之材。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随和的老人,曾是那个让全世界惊呼“亚洲飞人”的恩师。
多年过去,刘翔都退役了,可是孙海平却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2025年的他,早过了退休的年纪,2018年卸下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的职务后,本该在家享清福。
可他还在四处奔波,帮各省队挖苗子、调技术。
听说湖南队的夏思凝、上海的徐卓一、秦伟搏这些小将,都在跟他学艺。
孙海平的手机里,存着好几个省队的号码,哪天有潜力股的消息,他就打包行李上路。
多省队都给他发工资呢,不是客气,是真心实意请他帮忙。
上海队是老东家,稳稳的;湖南那边,夏思凝的训练经费里就有他的份额;其他地方,像广东、江苏,也偶尔拉他去指点一二。
钱对他来说,不是事儿,早几年刘翔的奖金分红,加上这些年积累的荣誉津贴,他家底厚着呢。
他完全是“为爱发电”,纯粹爱这块田径地,不想让跨栏项目后继无人。
可这份爱,也让他付出了不少。
孙海平的烟瘾大得很,一天两包是常态。
训练间隙,他总爱点一根,靠在栏杆上抽着,眼睛不离场上的小伙子。
医生劝过,徒弟们也劝过,可他依然戒不掉。
2023年的一次采访里,他坦白,烟是他的“老伙计”,从运动员时代就开始抽,退役后当教练,更离不开。
压力大时,一天两包不成问题;心情好时,也得一包半。
去年巴黎奥运前,他带队备战,烟抽得更凶,助理教练周斌私下一直抱怨,但孙海平依旧不改。
说起孙海平,就绕不开刘翔,那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中国田径史上的一座高峰。
回想2004年雅典奥运,决赛枪响,刘翔如箭离弦,12秒91的成绩,不光平了世界纪录,还砸碎了欧美对110米栏的垄断。
孙海平在看台上激动得直哆嗦,眼泪憋不住往下掉。
那一刻,全世界都看到刘翔的“第九道奇迹”,可谁知道,这奇迹是孙海平一手雕琢出来的?
刘翔进队时才16岁,瘦瘦小小的,跨栏姿势歪歪扭扭,像个刚学走路的娃。
孙海平一眼就看中了,刘翔的脚弓深,弹跳力强,大脚趾长,节奏感好——这些是天生的“跨栏料”。
孙海平不光教技术,还管生活:早餐吃什么,鞋钉怎么钉,伤了脚怎么冰敷,全包了。
他发明了“轻松训练法”,不像别人死磕高强度,而是注重节奏和技术细节。
每天训练,他让刘翔仰卧抬腿,自己和助理压住,模拟跨栏对抗。
累的是教练,拉伤了孙海平的腰好几回。
孙海平把刘翔当儿子管,赛前还帮他系鞋带,这份细致,让刘翔从2001年九运会逆袭师兄陈雁浩开始,一路狂飙:
2002年釜山亚运金牌,2003年世锦赛铜牌,2006年洛桑12秒88的世界纪录,2007年大阪世锦赛冠军……
刘翔成了亚洲飞人,中国田径的旗帜,孙海平的“模板”。
2008年北京奥运,刘翔预赛时脚跟腱旧伤复发,孙海平在场边眼睁睁看着他一瘸一拐退赛。
那背影,成了多少人心里的痛。
发布会现场,孙海平哭了,赛后刘翔手术,孙海平陪着复出,一步步走回巅峰。
2010年广州亚运三连冠,2012年尤金站平世界纪录……
刘翔总叫他“师父”,出国比赛住一屋,孙海平打呼噜就憋着不睡,怕吵醒徒弟。
烟瘾上来,钻厕所抽完再出来。
刘翔退役十年了,孙海平还常提起他,这份情谊不止是冠军的荣耀,更是人生里的互相成全。
孙海平的厉害,不光在刘翔身上。
他从1984年进上海队当教练起,就开始“孙家军”的传奇。
运动员时代,他是“失败者”——14岁学跨栏,入选国青队,却没进国家队,成绩卡在14秒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田径和欧美差距大,他去美国进修,学回科学训练法:速度、节奏、技术三合一。
回国后,他带出一批又一批跨栏好手。
先是陈雁浩,90年代的跨栏王。
孙海平从体校挖来他,教他避开伤病,1993、1997年两届全运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金牌。
陈雁浩退役后,也当了教练。
接着是刘翔的同期队友史冬鹏,2004年雅典奥运铜牌,多次世锦赛决赛。
孙海平给他设计腰部保护动作,因为史冬鹏天生腰椎缺损,却让他跑出13秒06的亚洲纪录。
还有谈春华,早年的队友,帮孙海平拉练时就显潜力,虽没大红,却稳住了上海队的底子。
刘翔时代过去,孙海平没闲着。
2010年后他盯上谢文骏,那小子18岁入队,体检出腰问题,别人摇头,他却坚持留人。
结果谢文骏全运三连冠,追平刘翔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只差0.03秒进决赛。
这些孩子,都争气得很,巴黎奥运会徐卓一跑进半决赛,孙海平总算看到希望了。
孙海平的贡献,远超这些冠军,他让中国跨栏从“跟跑”变“领跑”,全运会男子110米栏,从1993年起,孙家军六连冠,田径界无人能比。
2006年,刘翔破世界纪录后,上海市政府给他“上海体育功臣教练员”称号。
2018年他入围国际奥委会终身教练奖候选。
2023年学青会,他推体教融合,建工作室,全国挖苗子,帮基层队避坑。
可这份事业,也让他忽略了家。
孙海平的婚姻,低调得像他的训练笔记。
妻子是普通人,早年支持他退役转教练,帮他管后勤。
两人婚后生一女,可工作忙,陪伴少得可怜。
女儿小时候,想见爸,得提前“预约”。
孙海平常年集训、出差,回家也带一身烟味。
女儿上学时,他错过家长会;她结婚时,他还在赛场边盯着栏架。
如今女儿成家,他偶尔视频聊聊,可总觉得亏欠。
妻子默默操持,从不抱怨。
2025年的孙海平70岁了,还在跑道边转悠。
他像那根不灭的烟,点亮一代代跨栏梦。
谁说英雄迟暮?孙海平的传奇,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