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南方娱乐网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去世,无疑是我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他在物理界的成就虽不能像邓稼先那样造出武器,但他的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研究,无疑是物理学界最为先进的。因此,杨振宁也被外界称之为“重新定义宇宙的人”。

在杨振宁先生去世的第二天,其爱妻翁帆也在《光明日报》发文悼念了。区区几字,足以看得出翁帆对杨振宁的不舍和深厚感情。


虽然说,翁帆说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但是在杨老内心却有三大遗憾,始终让他难以释怀。或许这就叫人生,毕竟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完美。
1、22岁小舅子在杨振宁美国的家里吞药自杀
众所周知,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是杜致礼(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千金)。

两人最早相识于1944年西南联大附中,当时杨振宁是一名代课老师,而杜致礼只是一个高二的学生。1945年,杨振宁去美国留学,本以为两人缘分就此结束。万万没想到,1949年杜致礼也去了美国留学,而且两人还居然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中国餐馆偶遇了。

就此,两人的缘分彻底被“唤醒”,几度相处之后,坠入了爱河。杨振宁曾回忆初见杜致礼时“彼此都有好感”,用香港话形容“没多久就开始‘拍拖’”。两人于1950年8月在普林斯顿结婚。

事实上,杨振宁能够获得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杜致礼为家庭放弃优越生活,承担家务并抚养三个子女,同时教授中文补贴家用。
1953年,杜致礼的弟弟杜致仁拿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美读书期间,杜致仁便住到了杨振宁夫妇的家中。

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整个杜家早已辉煌不再,杜致仁之所以能够来美读书,全靠向银行借了4年的贷款才得以支撑。

前三年一切都好好的,眼看再过一年大学就可以毕业了。可银行这边突然收回了贷款,不仅没给第四年的款,还要求杜家还清3年来欠下的钱。有资料显示,杜致仁在美三年,欠下7000美元债务。

如果换到现在,或许7000美元不值一谈,但当时是五十年代,无疑是一笔巨款。无奈之下,杜致仁只能向在台湾的母亲(曹清秀)求助,而曹清秀为了儿子的事,不惜拉下老脸给老蒋写信希望他能够帮忙解围。结果,老蒋只答应借1000美元,还分2年给。也就是说,曹清秀最终只筹得500美元。

而当杜致仁收到母亲寄来的500美元后,心瞬间拔凉。彼时的杜致仁只能把最后的希望放到了姐姐姐夫身上,杨振宁夫妇也答应了杜致仁会帮他出主意,看看能否找一个能赚钱的工作。结果,杜致仁还是没有顶住压力,居然在房间里服安眠药轻生了。

其实,以杨振宁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有能力帮助小舅子脱困的。毕竟,他一年的薪资已经达到了10000美元,是普通美国民众的3倍之多了。

那么是杨振宁把钱财看得太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的杨振宁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刚买了房子不久,不仅要养老婆孩子,而且还要还房贷,手头上并不宽裕。

原本答应一起帮小舅子想办法,结果杜致仁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悲剧发生后,估计杨振宁内心亦十分懊恼、后悔,如果当时就应承下来可以借钱给他,或许小舅子亦不会轻生了。
2、父亲杨武之带着心结离开人世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一名数学家、教育家,是中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曾考取安徽省公费留学,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

1957年,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令世界震惊。当时的他只有35岁,可谓前途一片光明。看到儿子这般出息,当父亲自然是十分欣慰,杨武之曾先后3次去国外见儿子,希望杨振宁能够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不过,却遭到了其母亲的阻拦,母亲觉得国内条件太艰苦,不大适合杨振宁的学术研究。经过一番调查和深思之后,当时的杨振宁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而是留在了美国。1964年3月,杨振宁还加入了美国籍。

听闻儿子国籍一事,老爷子还大病了一场,父子俩估计就此埋下“心结”。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在1973年杨武之离世,杨振宁还是没能回国。

看得出,杨武之是带着心结离开的,待奈何当时国内的环境确实不适合杨振宁的学术研究。其实,杨振宁迟迟未归还有很多因素,比如美国当局的阻挠等等。
2003年12月,杨振宁正式回国定居,并居住在清华园,将其住宅命名为“归根居”。从名字上,亦能感受到杨振宁的这种思乡心切。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彻底放弃了美国籍,成功加入了中国籍,就此他终于重新成为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相信在那刻,天上的父亲亦会感到十分欣慰。
3、回归了中国公民的身份想再次拿下诺贝尔奖
杨振宁的朋友王征,曾透露:“先生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就是再拿一次诺贝尔奖。”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那边破天荒地主动来要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消息传开,让朋友圈沸腾,如果在杨振宁百岁高龄,再获殊荣,那人生太圆满了。

可结果,那年的物理奖名单上并没有杨振宁的名字。朋友们的失落都写在脸上,反倒是杨振宁和翁帆倒一脸的平静。

如今,杨振宁走了,虽有遗憾,但不愧于心。愿杨老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可以专心搞自己的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