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著名演员向梅:演技被质疑,当演员22年工资每月48元,与丈夫相守64年,71岁患脑梗,如今85岁怎样了

2025-10-04 南方娱乐网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向梅,是在电影院的荧幕上。

她在《红色娘子军》里是倔强的红莲,在《保密局的枪声》里又成了冷静机敏的史秀英,哪怕只是《西游记》里的几场戏,她饰演的乌鸡国王后依旧端庄雍容。

荧幕上的她,总是气质出众、目光坚定,仿佛天生就是演员。

可很少有人知道,她走到台前的这条路,并不轻松。

年轻时演技遭人质疑,拿着22年不涨的48元工资;做母亲时,常年缺席儿子的成长;年过七旬,又遭遇脑梗病痛和外界流言。

那么如今85岁的她,怎么样了?

1937年8月10日,北平的夏天,战火逼近。

就在这时,武相梅早产降生。她的父亲武兆发,是留美归来的生物学博士,后来在北师大任教;母亲黄月华同样是知识女性,毕业于中西女中。这样的一对父母,注定了孩子们的气质与起点。

他们有七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姐妹的名字里都带一个“梅”,排行老三的武相梅,后来改名向梅。

家里书架永远塞不下书。父亲常与学生谈学术,小姑娘就趴在门口偷听;母亲则会用英文跟孩子们对话,开阔眼界。

这样的环境里,向梅早早展露文艺天赋,喜欢唱歌、朗诵,也爱在话剧社里跑龙套。

她第一次上台演出,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可等到掌声响起,她猛然发现,自己喜欢这种被注视、被认可的感觉。那一年,她十二岁。

本以为会顺理成章考进中戏,可1955年高考时,她还是听从父母建议,去了天津大学建筑系。

图纸和尺规面前,她努力适应,却总觉得心底有个空缺。直到一封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信,改变了她的命运。

那年导演谢晋正筹拍《女篮五号》,需要一个青春自然的女学生角色。一个远房亲戚把向梅的照片寄去,谢晋一看就心动。于是,二十岁的她,被带进了剧组。

这一刻,舞台的灯光终于照在她身上。

向梅不是科班出身。她的表演经验,大多来自学校话剧和个人悟性。第一次演《雾海夜航》时,她饰演一位纯真的大学生,凭长相和气质赢得好评,却也很快遭遇瓶颈。

在上影厂,齐衡一句话当头砸下:“你条件不够,走不远。”年轻的向梅脸上一阵热,心里酸得慌。

更丢脸的是,那次演喜剧,她怎么都演不顺,被导演当场换角。回到宿舍,她一句话没说,只觉得脸面挂不住。

可她认输吗?不。别人质疑,她就用命去拼。

拍《红色娘子军》,谢晋把演员们丢到海南,天天练。烈日下扛枪、匍匐,晒掉皮,她还得继续练。绑腿不是松就是紧,干脆彻夜不睡,反复折腾,直到扎得又快又稳。

为了一个日出镜头,凌晨两点起床;等一朵云,整整拖了七天。她一句怨言没有,就跟着一块熬。

最狠的一幕,是跳卡车。那时她已经怀孕,谢晋吓得喊:“你不要命了!”她偏笑,说:“孩子在肚子里,跟我一起战斗。”

就是这种不要命的劲儿,让人彻底服气。荣格说过:“人不是在顺境中塑造的,而是在困境中锻造的。”放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尽管拼命演戏,她的收入却长期停留在最低水平。从1957年进厂到1979年,22年,她每月的工资始终只有48元。

外景拍摄占去一年八个月,演员们要自带铺盖、热水瓶、脸盆,在艰苦条件下拍戏。她却从不抱怨,哪怕拿到手的钱,还不如工厂普通工人多。

1979年,机会终于来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拍《保密局的枪声》,导演常彦在人群中一眼看中向梅。她饰演的史秀英,是一位孤胆而机智的地下工作者。

影片上映后,全国电影院门口排起长队,观众争相买票。向梅一夜之间爆红,42岁的她,才真正迎来高光时刻。

直到这时,她的工资才涨到59元。虽然只多了11块,但对她来说,却是一个迟到的肯定。

之后,她接连出演《蓝色档案》《永不凋谢的红花》,还在《西游记》中饰演乌鸡国王后。

每个角色,她都用心去揣摩,力求鲜活。赵丹看过她的表演后,曾当面说:“戏深刻,人也深刻。”那一刻,她几乎红了眼眶。

她用二十年的坚持,换来迟来的掌声。正如卡夫卡所说:“路是靠行走出来的,不是靠等待。”

如果说事业的起伏让她焦虑不安,那么婚姻,就是她最大的安稳。

1959年,向梅在上影厂遇见了迟习道。他比她大八岁,是制片厂副厂长。起初,他是她的良师益友,手把手教她打篮球。后来,送梅花、写情书,渐渐走进她的心。

他们结婚时,向梅事业刚起步。1960年,儿子迟晶出生。可她没多久又投入拍摄,孩子四个月大时,她已在片场。

“放心去工作,家里有我。”迟习道总是这样对她说。他是个耐心的父亲,陪伴儿子长大,也是个体贴的丈夫,为她打点一切。

但母爱的缺席,还是在儿子心里留下了空白。小时候的迟晶,有时认不出出差归来的母亲,甚至心生疏远。向梅内疚,却无法停下脚步。

多年后,儿子渐渐理解母亲的热爱,还成了一名剧作家。为了弥补母亲,他写下剧本《金蔷薇》,让她一人分饰三角,过足戏瘾。母子之间的隔阂,终于在创作与理解中化解。

至于婚姻,他们相濡以沫六十余年。丈夫做饭,总要等她回来才开餐;到晚年,他病倒休克,她接连签下两张病危通知书,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

“年轻时都是他照顾我,现在该我补偿了。”她说。

2008年清晨,71岁的向梅正在背台词,忽然头痛欲裂。送到医院一查,竟是脑梗。那段时间,她几乎以为自己就要倒下了。

一个月的住院,丈夫日夜守护,削水果、喂水、陪她聊天。她在病床上说:“多亏了老迟,不然我真熬不过来。”

康复之后,她终于做出决定:彻底告别银幕。她笑着说:“一个人,总有一个最旺盛的创作期。我的过去很充实,该停下来了。”

从此,她的生活变得平淡:每天晨练,在阳台养花,三角梅、扶桑、太阳花开得热烈。家里养了一只约克夏小狗“贝贝”,是全家人的宝贝。

外界一度传言她晚景凄凉、儿子不孝。她气愤地澄清:“请大家不要相信那些谣言,我过得很好。儿子儿媳很孝顺,我很骄傲。”

晚年的她,终于把时间留给了家人。

85岁了,满头白发,可向梅依旧精神。出现在公众面前,她要挑一身合适的衣服,抹上口红。她说,人到什么时候,都得活得体面。

这一生,她演过87个角色,也挨过质疑、拿过22年48块钱的工资,熬过病痛和谣言。可她说,没遗憾。

年轻时,她拼命拍戏,被质疑也不退。中年,她和迟习道牵手一生。老来,她把亏欠过的爱,补给丈夫和孩子。

“老年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西塞罗的话,落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向梅的故事,不是虚光,不是神话。她用敬业、坚守和柔软,活成了自己。舞台留在过去,她把优雅留给当下。

关键词:
分享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评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