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4 南方娱乐网
“少林寺的钟声,终于敲醒了膨胀38年的欲望。”
1965年9月6日,刘应成出生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16岁那年,他带着对佛法的憧憬,独自一人前往嵩山少林寺,剃发出家,法号“永信”。
那时的少林寺破败不堪,香火冷清,几乎无人问津。
年轻的刘应成并未因此气馁,他暗下决心,要让这座千年古刹重现辉煌。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开始了他对少林寺的改革与发展。
他成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带领弟子们进行全国巡演,逐步将少林寺的名声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还成立了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将少林文化与商业运作相结合,推动了少林寺的现代化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释永信将少林寺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注册了700多个“少林”相关商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4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开办武术教学,出版书籍、音像制品等,少林寺的年收入一度超过15亿元人民币。
这种商业化运作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认为,释永信将佛教寺院当作了企业来经营,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少林寺的宗教性质被淡化。
他曾因获得豪华袈裟和豪车礼物而被媒体称为“红尘方丈”,这一称号也引发了公众对他个人生活方式的质疑。
2015年,释永信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一位名为“释正义”的举报人实名举报他私生活混乱、财产不明、户籍造假等问题。
尽管他当时否认了所有指控,称“问心无愧”,但这些问题并未就此平息。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称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次日,中国佛教协会宣布注销他的戒牒,正式解除其方丈职务。
他的名字从少林寺官网和相关资料中彻底消失,38年的方丈生涯戛然而止。
释永信的陨落,让少林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寺庙的大门被封,功德碑被盖,武僧团的表演活动也随之停止。
新任方丈释印乐上任后,宣布废除“平安香”、“全家福香”等收费项目,寺庙开始恢复传统的宗教功能,努力回归佛教的本质。
释永信所建立的商业帝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拆除。
他的亲戚和相关企业仍在运营,债务和法律纠纷也在不断涌现。
少林寺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释永信的跌落,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是对整个宗教文化的深刻反思。
他用商业扩张的方式光大佛门,却最终被反噬于自己亲手建立的规则。